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立足“产业科技”,2024东莞科技工作这样干

时间:2024-01-22 14:39:25 来源:南方+ 访问量:-
【字体:

  1月18日,东莞召开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科技工作,对2024年工作任务进行部署。东莞市副市长黎军,东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庆等出席会议,并为10个“东莞市创新强镇”授牌。

微信图片_20240118175302.jpg

  

  回顾2023:各项科创指标实现新突破

  会上,卓庆从10个方面,总结2023年东莞科技创新工作。

微信图片_20240122143358.jpg

  各项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高企数量首次突破1万大关,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数量、技术合同登记交易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由第16位提升到第14位;东莞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

  科创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顺利完成科技大招商任务,推动投资额38.43亿元项目落户松山湖,全年招引4个5亿级别项目。助力生物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打造合成生物产业融合园区,选取大朗镇屏山社区厂房为首批新材料产业园。

  源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立项和动工,阿秒科学中心平台落户松山湖;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提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仪器开放水平,该平台2023年实现对外开放服务收入8123万元,相比2022年翻一番。

  提升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机制,建设市重大科技项目库;构建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保障机制,成立专项小组,出台保障服务工作方案;组建“轻有源创新联合体”和“新型储能电池创新联合体”;实施工业软件核心攻关,累计招引11家优质软件企业落地。

  创新创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松山湖双创社区成果显现,高企数量增至116家,全年举办科创主题活动30余场次,社区企业破500家,社区科研人员增长至近5000人;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声学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松山湖国际双创社区(石排)等加速建设。

  培育国家卓越工程师。推动全国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落地;深入挖掘企业项目需求268项,研究生联合培养需求955人;组织10余场校企对接活动,超100家莞企赴高校开展对接;668名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来莞培养,匹配解决113家企业的人才需求。

  深化港澳台及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中拉技术转移中心落户东莞,促成12个项目签约合作;组织6批次科研机构赴港澳交流,促成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公司与香港生物科技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举办海外人才交流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高地建设。


  部署2024:立足“产业科技”再出发

  黎军表示,东莞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创新摆在引领产业创新的重要位置,对科技工作委以重任、寄予厚望。2024年,全市科技系统要紧紧围绕“科技赋能产业”,紧抓科技攻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支撑。

微信图片_20240122143408.jpg

  黎军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转变思维,强化系统联动,上下协同发力。以目标导向,确保完成科技硬指标、硬任务;强化全市各机构配合协作,充分发挥优质科技资源引导产业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持续推动基层科技进步,推动一批优质科技项目到各镇街(园区)布局,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通道。

  黎军强调,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产业链集成式攻关为抓手,在新型储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或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开展产业技术联合攻关;发挥松山湖科学城的核心引擎作用,重点推动大科学装置建用并举,特别要攻坚推进BNCT项目产业化;改革科技攻坚机制,以天使投资母基金为抓手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擦亮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这个国家级“金字招牌”。

  具体到各项目标,2024年东莞力争核心工业软件技术攻关立项累计超8项;高企数量争取突破11000家,全年新增高企数量1000家以上;力争2024年新增重大科技入库项目100个;力争2024年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建设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中心,力争2024年底建设落地2个创新中心;力争2024年设立1—2支天使投资子基金,对5个项目进行投资;深化莞港澳科技交流合作,遴选50个香港科创项目入库跟踪培育。


  来源:南方+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