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126名AI训练师在莞决战
7月19日,东莞市2025首届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决赛举办。大赛以“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市126名来自东莞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AI领域从业者参与,经过初赛理论机考与决赛实操考核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1名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及7名优胜奖,其中金奖得主将获颁“东莞市五一劳动奖章”,符合条件的决赛前8名选手将被授予“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称号。
竞赛活动由东莞市人社局、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东莞市东资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是东莞首个由政府、高校、产业多方协同的人工智能领域权威赛事。
赛事体系创新
凸显产业融合深度
竞赛设置初赛与决赛两阶段:初赛通过理论机考筛选出35名选手晋级;决赛依托无人驾驶模拟系统,要求选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标注、模型训练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操作,全面检验技术落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参赛阵容呈现“高学历、高技术、高集中度”特征——硕博研究生占比超20%,85%选手来自IT、通信、教育领域,涵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东奥普特等头部企业及中科云计算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本次竞赛裁判长陈俞强教授表示:“赛事不仅提升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更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赛促培
东莞计划三年内培育认证5000名AI技能人才
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明确提出“到2027年培养、培训、评价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不少于30000人次”,本届赛事是落实东莞市2025年“一号文”的重要举措。
大赛设置多重激励机制:金奖获得者获颁“东莞市五一劳动奖章”,前8名选手授予“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称号,前15名选手可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决赛采用的无人驾驶综合实训系统覆盖视觉识别、智能运动控制等技术领域,其成果已应用于园区安防巡检、电力设备诊断等场景。
东莞联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杨霞表示,赛事助力企业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将依托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加速新业态融合。获奖选手张思宁表示:“比赛难度高但收获大,结识了跨领域伙伴,对技术落地更有信心。”
多措并举
促进AI人才培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除本届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以外,东莞还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在5月29日举办了2025年工业AI应用创新挑战“百景大赛”发布会,现场发布了100道由工业领域真实场景凝练形成的赛题,广邀全国高校团队以DeepSeek等大模型为技术底座,将学科成果转化为车间方案,引导青年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本领;6月25日至26日召开了2024年度东莞市工程系列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审会,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踊跃参与,自2022年东莞成为全省首个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副高职称评审权的地级市以来,首次申报人数突破500人。
下来,东莞即将出台《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支持垂直领域模型研发和边端智算网络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一方面鼓励企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研发垂直领域模型,另一方面支持工业企业在生产环境中部署计算盒、工控机、服务器等边端智算节点设备,应用算法模型赋能生产制造。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