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权威访谈|卓庆:围绕“科技赋能产业”,紧抓科技攻坚
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该提法将科技和产业紧密联系,凸显了科技创新作为催化剂,催生、催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作用。
以科技为翼,助力产业腾飞。2月1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庆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2024年,市科技系统将紧紧围绕“科技赋能产业”,紧抓科技攻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支撑。
南方日报、南方+:过去的2023年,东莞市科技局在科技助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新的突破和亮点?
卓庆:2023年东莞科技创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推动科技创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赋能支撑,取得的较为良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高企数量首次突破1万大关,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1%,居全省第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数量、技术合同登记交易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推动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可研获批、阿秒科学中心成立;服务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推动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加快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全国首批四家试点之一的国家卓越工程师研究院正式运营;国内首个中拉技术转移中心落户东莞。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以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牵引战新产业发展,首个新材料产业园开园,首批13家企业入驻;以产业化为导向改革市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机制,发现及梳理了199个优质研发项目纳入市重大科技项目库管理和提供服务,组建“轻有源创新联合体”和“新型储能电池创新联合体”;以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松山湖双创社区成果显现,高企数量增至116家,社区企业破500家,社区科研人员增长至近5000人。
南方日报、南方+:近期,东莞市政府1号文提到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东莞市科技局如何为东莞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贡献力量?
卓庆:东莞市科技局将在大力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的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一是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联合镇街、园区布局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共同开展科技招商,力争2024年完成10万平方米产业园落地。认定若干个新材料产业链主,力争2024年全市新材料营收规模达到1600亿元以上。
二是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散裂中子源打造核医学产业高地,支持东莞市人民医院、东阳光药业等围绕硼药等BNCT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打造生物医药主题创新创业综合体,联动生物医药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签约场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是筑造工业人工智能生态体系。联合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和企业,组建工业算法联盟。率先在PCBA等优势行业,为50家以上企业开展诊断及评估,试点部署一批边端智算盒,建成边端智算网络,将其打造成为东莞科创制造的重要基础设施。
南方日报、南方+:2024年,东莞市科技局有哪些工作重点和目标?
卓庆:2024年,东莞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科技赋能产业”,紧抓科技攻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以产业链集成式攻关为抓手,在新型储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或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开展产业技术联合攻关;发挥松山湖科学城的核心引擎作用,重点推动大科学装置建用并举,特别要攻坚推进BNCT项目产业化;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同时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生态;改革科技攻坚机制,以天使投资母基金为抓手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擦亮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这个国家级“金字招牌”等等。
围绕2024年的工作任务,我们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大会,明确了各项工作目标,项目化、任务化、清单化、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2024年,我们力争力新增重大科技入库项目100个,其中20个转化为市重大项目或增资扩产项目;争取核心工业软件技术攻关立项累计超8项;高企数量争取突破11000家,全年新增高企数量1000家以上;力争2024年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建设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中心,力争2024年底建设落地2个创新中心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工作落实提供配套支持;力争2024年设立1—2支天使投资子基金,对5个项目进行投资;深化莞港澳科技交流合作,遴选50个香港科创项目入库跟踪培育。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