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务信息 > 工作动态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时间:2025-01-03 14:15:29 来源:本网 访问量:-
【字体:

  新元肇启,华章日新。挥别砥砺奋进的2024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5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真诚的新年祝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紧紧围绕“产业科技”这一主线,抓好各项科技工作落实落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过去一年,我们科技创新指标再创佳绩。全市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3.91%(2023年),全省排名第3。增加技术合同成交额95.29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通过数量达3349家,总数超10200家,位居全省地级市第1、全国第11。争取国家、省科技立项项目数442项,分别是2023年的5倍和2.7倍。新增东莞本土国家杰青1人,连续两年实现东莞本土国家杰青项目立项。组建东莞首个天使投资母基金,落地全省首笔“中试贷”。加强企业服务,推动东阳光药业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卓越工程师研究院联合培养规模达600名,位居全国4个试点城市第2。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创新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揭牌成立。

  过去一年,我们稳步推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组建工作,形成了“东莞材料院”的组建思路建议,促成院省市三方共建“东莞材料院”协议的起草及落地。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落户东莞,散裂中子源二期动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显现。

  过去一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创新联合体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机制改革,围绕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未来食品产业组建了3个创新联合体,合计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1.6亿元,申请专利37件,完成新增销售超过7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逐步建立。组建东莞中关村智造中试基地,成立东莞市智能制造中试联盟,推动中关村智造网正式上线,目前已进驻企业503家、工程师150人、中试平台22家。围绕“8+8+4”产业体系布局,遴选并发布了首批23家重点培育建设的中试平台,推荐其中10家中试平台纳入省发改委代表性平台候选名单。

  过去一年,我们“市镇联动”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推动石龙镇加快建设兽药研发中试平台赋能宠物药研发产业化,引领布局宠物健康蓝海赛道。推动多肽创新药AI研发平台落户石龙镇,抢占医学人工智能新业态。推动大朗镇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新资源建设首个新材料产业园。支持石排镇打造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石排新能源材料分园)和莞港创科加速中心,市镇联动打造创新创业社区和莞港科技合作典型示范。

  过去一年,我们人工智能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推动工业企业部署边端智算节点1200个以上。助力vivo蓝心大模型成为全球首个在终端跑通的百亿级参数大模型,开普云推出大模型边缘计算一体机“开悟魔盒”,华为盘古大模型赋能东阳光药业小分子药物虚拟筛选效率提升20倍。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牵引,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研发。支持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规模化部署边端智算节点,全面提高工业小模型在智能制造场景渗透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东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进源头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3大重点任务,强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体制改革3大保障支撑,携手广大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守正创新、敢干实干,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级,全力开拓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东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