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东莞首张外国人电子融合卡后,他说出......
Selvam Shivakumar(下称“赛尔凡”)有一张与年龄不相符的“娃娃脸”,作为一名“中国通”,在过去9年内,他曾多次往返中国,停留时间在三四天至两个月不等。以往,他习惯委托公司帮忙办理工作许可证,但12月6日,他来到东莞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办理了全市首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的融合证件。
“速度”是赛尔凡评价东莞这座城市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这里的制造业生产速度很快,外贸发展的速度也很快,连办证的速度都很快。有了这张证件,外国人也可享受社保卡的‘一卡通’。”赛尔凡表示。
12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工作,通过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信息加载至社会保障卡中,依托社会保障卡的各项功能,为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提供更加使捷、高效的服务。融合集成工作实施后,申办许可通过的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只需在手机上下载电子社保卡APP,通过实名认证后,即可领取含有工作许可信息的电子社保卡。
作为外贸大市,东莞向来是外国人赴华工作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活跃和科创环境优化,越来越多外国人才在莞工作生活,截至发稿前统计,东莞共有4960名外国人才取得了工作签证。
东莞市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建红表示,此次“证卡融合”,实现了工作许可的“一次申请、不见面审批、全程网办”,大幅减少了外国人办证时间成本。此外,依托社保卡,外国人还可在金融、医疗、交通、文旅等诸多场景享受更多“一卡通”服务。
“越来越方便了,也许我会和家人一起搬到东莞住。”拿到东莞市首张外国人电子融合证后,赛尔凡称可能将妻子与孩子接到东莞,过幸福的家庭生活。“我的孩子在德国取得了工程学位,如果他愿意的话,制造之都东莞也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地。”赛尔凡笑着说。
延伸阅读:栽好科创“梧桐树”,高端人才“进莞来”
赛尔凡是印度籍在莞的美国雅姬柏瑞公司东莞代表处一般代表,他主要负责工厂的生产协调与品质管理工作,是公司对外引进的高级贸易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像赛尔凡一样的高端人才涌入东莞就业市场,为东莞的国际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东莞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为高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科学装置,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也承担着聚集高水平人才的任务。近年来,散裂中子源坚持以重大科技人才工程为抓手,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
在11月份召开的2024中国散裂中子源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上,近20位来自欧美日研究所和大学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把脉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开放运行、成果产出和二期工程建设。在常驻人才引进方面,散裂中子源在2021-2026年将以重大科技任务为载体,计划引进50名国际一流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
高端工作机会的增长,不仅体现在大科学装置上,还体现在高校办学领域。
9月2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举办开学典礼,见证了莞港两地在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领域迈上新台阶。该校注重外籍教师和学者的引进,这也意味着,未来将有一批科研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高端人才来到东莞工作生活,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学术氛围的形成。
近年来,东莞通过制定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为高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莞市扶持科技人才创业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东莞市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组织实施办法》等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来莞工作和生活,为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些政策也进一步优化了东莞的人才结构,提升了东莞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来源:南方+记者 唐卓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